近日,中国石油披露2022年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石油已将绿色低碳转型和节能降碳、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公司“十四五”总体规划,同时把“绿色低碳”纳入公司五大战略之一,将新能源新业务放到与油气业务同等重要的位置。
为此,中国石油在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并发布了《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提出“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力争2025年实现新能源产能比重达到公司一次能源生产的7%;力争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力争实现新能源、石油、天然气三分天下格局,基本实现热、电、氢对油气业务的战略接替;力争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力争实现新能源新业务产能达到半壁江山。
中国石油在2022年ESG报告中增加披露公司控制碳排放“1+3”制度体系,持续加强温室气体核算核查和考核,加强碳资产管理,参与碳市场交易,布局碳汇林和碳中和林建设,积极开展CCUS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
大力发展新能源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2022年,中国石油在ESG报告中首次将“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独立成章,在TCFD框架下加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公司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控清单,每年开展气候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管控策略和流程,定期跟踪报告风险事件,及时调整风险防控策略。同时严格监督气候风险管理执行情况,把温室气体排放纳入公司有关部门和分(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内容,每年进行核算、考核、兑现。
根据中国石油ESG报告,在甲烷排放强度方面,中国石油积极推进甲烷控排行动,努力降低甲烷排放。同时深度参与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和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各项工作。2022年,中国石油国内单位油气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甲烷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量同比分别下降4%、11%和0.45%。中国石油提出,力争到2025年,甲烷排放强度比2019年下降50%到0.25%;力争到2035年,甲烷排放强度比2025年下降20%到0.20%。
在碳资产管理方面,中国石油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是首批参加国家碳市场交易的10家公司之一。公司开发建设碳资产管控平台,加强碳资产集中管理,规范碳市场交易企业履约管控,推动碳资产规范化管理和碳资产项目开发,积极跟踪国家自愿减排项目政策,鼓励分(子)公司和下属单位推进国家自愿减排项目开发。
中国石油还积极探索完善碳捕集、碳封存的技术路径和效益路径,持续加大CCUS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有效提升碳捕集和利用水平,推动CCUS示范项目建设和商业化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2年,公司实施多个CCUS项目,在吉林、大庆等油田加大实施力度,注气能力明显提升,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110万吨。
为从源头减少碳排放,中国石油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充分发挥天然气在绿色转型中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力争到2025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在公司国内油气产量当量中的占比提高到55%左右。公司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常规天然气以及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多渠道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加速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储气库建设,构筑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2022年,中国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14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6%。
在能源转型方面,早在2020年,中国石油就设立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先生担任组长,每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动“双碳”工作和新能源新材料业务发展。2022年,中国石油完善新能源新材料组织体系,更名设立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成立新能源、新材料事业部。公司将效益、运营、节能减排、安全环保及合规管理等指标纳入管理层业绩考核,并根据业绩考核分值兑现绩效薪酬。
2022年,中国石油新能源新业务投资76.7亿元,同比增长252%,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达到800万吨标准煤/年。公司持续优化油气两大产业链,大力实施“稳油增气”,新能源发展全面提速,融合发展风光气电,加快布局发展地热、氢能和CCUS,当年建成风光装机规模超120万千瓦,累计建成装机规模超140万千瓦;炼化新材料战略布局和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化工新材料产量增长56%。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
中国石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着重解决能源供应、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效等全球性问题。2022年,公司全年研发支出287.18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0.9%,拥有研发人员27913人。在加快上海新材料研究院和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建设和运营的同时,2022年,公司又设立了日本積智研究院,进一步为新能源和新材料新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22年,公司申请专利3700件,其中发明专利3584件,发明专利占比96.9%。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银奖1项,优秀奖2项。牵头制定、修订的5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形成7项重大标志性技术成果和6项重大科技进展。
此外,中国石油还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围绕“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推动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推进智能油气田、智能炼化、智慧销售等建设,开创基于用户、数据、创新驱动的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新产业生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增长。
践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中国石油重视环境保护,该ESG报告加强了公司QHSE管理体系建设及认证工作方面的信息披露,新增通过相关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数量指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从公司制度、保护实践、宣传交流等方面丰富披露内容。同时增加披露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开展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公司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禁令》,做出不在法律禁止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开展业务的承诺,充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行动和实例。
2022年,中国石油在环保治理投入38.9亿元,公司将环境风险纳入内控风险体系,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风险识别、排查与评估,不断完善“三级防控”体系,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在重点污染源排放监测方面,中国石油印发了实施《2022年重点污染源排放口在线监测设备安装联网计划》,严格监控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对超标和异常排放实施动态分析预警。在重点流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推进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措施实施,开展《强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三年行动,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要求的通知》,加强重点项目实施,严防重点流域环境风险。
在能效管理方面,中国石油加快用能结构调整,通过推进能源管控、开展节能技术革新、实施能量系统优化等举措,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减少能源消耗。2022年,公司制定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积极开展节能技术交流,加强节能源头管控和炼油、乙烯提标改造等重点工作,全年实现节能量71万吨标准煤。
中国石油还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公司运营全过程,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湿地、雨林、海洋等自然生态环境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助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助力“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目标的实现。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探索和挖掘公益植树和碳汇林建设、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廊道建设等领域的发展潜力。
同时积极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野生动植物种类及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优先采取避让方案,从源头防止生态多样性破坏,包括:通过选址选线调整或局部方案优化避让生态敏感区,施工作业避让重要物种的繁殖期、越冬期、迁徙洄游期等关键活动期和特别保护期等。
回馈社会助力乡村振兴
企业根植于社会,回馈社会是公司的应尽之责。中国石油将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企业的重要目标,投身乡村振兴、扶贫济困、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活动。2022年,中国石油自主和合作实施公益项目360余个;全球社会公益总投入为5.8亿元。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携手母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消费五大重点领域全面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全年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080个,投入资金超4亿元,受益人口500余万人。结合受援地自然禀赋,在定点帮扶的10个县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支持脱贫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模式。促进脱贫地区群众就业,2022年帮助10个县转移就业4326人,公司招用脱贫人口529人。
通过打造特色学校、创新助学模式、链接多方教育资源等方式,中国石油帮助欠发达地区青少年获得公平教育机会,倡导全社会关注并携手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以“旭航”助学、“益师计划”等项目为依托,通过资助困难学生、培训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等方式,提升偏远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和发展能力。2022年,“益师计划”累计培训10个定点帮扶县教育工作者超2万人次。
来源:证券日报网
作者:向炎涛